欢迎访问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 劳动纠纷 >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难保劳动者权益

www.gzgre.com 2025-08-14 劳动纠纷

    很多职工在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时,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职工到劳动仲裁部门申诉时,被告知已超越60天仲裁申请期限,不予受理,继而起诉到法院,又被法院依据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讲解予以驳回,导致这类职工诉讼无门。为此,日前浙江温州中级法院提出质疑,觉得最高法院的这一司法讲解有不妥之处。

    2002年到今天,温州两级法院在处置劳动争议案件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权益受侵害的职工没办法依法维权,重要原因在于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司法讲解。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使用方法律若干问题的讲解”,其中第3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据《劳动法》第82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越60天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公告,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越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对这一规定,温州中级法院觉得,设置该规定其初衷是为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前置,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其一,违反司法终局裁决的原则。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后,在未受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影响下,没在60天内申请仲裁,于是丧失了进入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机会。

    其二,与诉讼时效规定相冲突。法律规定,一般案件的诉讼时效为2年。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后2年内均可以向法院起诉,即其权利受司法保护的诉讼期限为2年。而依据上述司法讲解,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需要在60天内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无疑缩短了当事人申请司法救济的期限。

    对此,温州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法学博士鞠*亭觉得,最高法院的这一司法讲解不符合《民法通则》“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的规定。鞠*亭觉得,在日常,作为处在弱势地位的职工,一般不愿打官司,他们大多期望通过协商解决劳动纠纷,而这个过程可能耗时较长,甚至超越60天,在协商未果的状况下当事人才会去寻求司法救济,但为时已晚,他觉得这非常不合理。

    日前,温州中级法院正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司委提交建议,提出健全这一司法讲解。

劳动纠纷咨询
劳动纠纷律师
热门城市
安徽律师 北京律师 北海律师 长春律师 长沙律师 成都律师 大连律师 东莞律师 大理律师 福建律师 福州律师 广东律师 广西律师 贵州律师 贵阳律师 广州律师 河北律师 河南律师 湖北律师 湖南律师 海南律师 合肥律师 杭州律师 吉林律师 江苏律师 江西律师 昆明律师 辽宁律师 兰州律师 宁夏律师 南京律师 南宁律师 青海律师 上海律师 山西律师 山东律师 四川律师 陕西律师 沈阳律师 苏州律师 深圳律师 天津律师 唐山律师 无锡律师 威海律师 武汉律师 厦门律师 西安律师 云南律师